騰訊CEO馬化騰在2016年兩會期間提了一個大膽的預言:分享經濟將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。他認為,隨著科技的發(fā)展,生產力和社會財富快速提升,經濟過剩成為全球新問題。分享經濟,恰恰是一種通過大規(guī)模盤活經濟剩余而激發(fā)經濟效益的經濟形態(tài)。
為了進行解讀,我們首先得界定一下什么是分享經濟。國內外眾說紛紜,從便于研究的角度,騰訊研究院提出了一個定義,分享經濟是公眾將閑置資源通過社會化平臺與他人分享,進而獲得收入的經濟現(xiàn)象。根據(jù)這個定義,我們解讀分享經濟的四個要素:
第一個,公眾。目前分享經濟的參與主體主要是個人。隨著分享經濟的普及,參與主體也開始逐步由個體擴大到企業(yè)/政府等,因而籠統(tǒng)稱為公眾。
第二個,閑置。分享資源是對于用戶閑置物品和碎片化時間的剩余價值釋放,主要包括未充分利用的實物資源和認知盈余兩類。
第三個,平臺。分享經濟依托于互聯(lián)網的先進技術,包括智能手機、在線支付、云計算、大數(shù)據(jù)和社交網絡,將海量的供方資源和需求進行高效按需匹配,實現(xiàn)規(guī);纳虡I(yè)行為。
第四個,收入。分享經濟一種非公益性分享,供方和平臺在分享過程中獲取經濟收益,不同于互聯(lián)網常見的知識分享、開源軟件分享、信息和數(shù)據(jù)分享等等。
分享經濟對宏觀經濟有什么意義?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分享經濟能夠助力供給側改革,擴大消費需求,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。據(jù)騰訊研究院初步估算,分享經濟占國內第三產業(yè)增加值比例為3.15%。分享經濟為服務業(yè)增長提供新動能,將服務業(yè)變成經濟增長的“主引擎。我們試著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進行解讀。
第一,供給側影響
(1)擴大供給總量。分享經濟通過重構無限量的存量資源,轉化為能夠提供經濟和社會價值的產品或勞務。例如,分享經濟一方面可以提升資源利用率,將閑置資金、資產和認知盈余等資源投入社會消費中,產生了新的價值。另一方面,擴大了供應面,過去生產供給以企業(yè)端為主,現(xiàn)在增加了個人端供給,大大提升了社會供給總量。
(2)促進收入增長。個體參與到分享經濟中,能夠取得正常工作之外的額外收益。據(jù)騰訊研究院2015年調查,96.5%的滴滴專車司機在從事專車服務后每月收入有不同程度的提升,其中39.5%的司機有30%以上的收入提升,78.1%的司機收入提高了10%以上。
第二,需求側影響
(1)提升消費能力。分享經濟有助于降低社會價格總水平,消費者參與分享經濟,可以降低消費成本,提升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。分享經濟平臺通過供需方直接對接,免除復雜的手續(xù)和中介費用,降低交易成本。
(2)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。分享經濟通過將無限的社會存量供給,擴大消費者可選擇空間,實現(xiàn)供需匹配,從而擴大社會總消費需求。以網絡約租車為代表,并向二手交易、餐飲、房屋出租、家政服務等領域擴散,開創(chuàng)了互聯(lián)網經濟的新業(yè)態(tài),都將成為拉動我國經濟新的消費增長點。
當然分享經濟這場狂風也不是一日興起的,對于它的由來可以查詢下資料,會讓人大吃一驚的,這里做個了解就好。